2010年10月25日至29日,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南昌大学承办的“第十五期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在南昌大学举行。本次培训班的主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任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在为期五天的学习中,通过听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分组座谈、文艺晚会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本次培训班的开班典礼上,省委教育工委领导介绍了全省辅导员的基本情况与现状,着重强调了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学院学工处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班,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关于辅导员工作的知识、理论,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时间虽短,但感觉收获颇丰,现将这次培训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对辅导员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行为的规范者,更是学生心灵上的引路人。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不能把自己沉溺于永无休止的简单事务性工作中,我们不是学生的“保姆”,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学校稳定的重要力量。因此,辅导员必须扮演好心灵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其次是高校辅导员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一名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组织能力,这是对其工作方法的要求;一名辅导员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亲和力感染学生,这是对其工作形象的要求;一名辅导员应具备广泛的知识,这是对其知识范围的要求。在工作中,应不断地学习,并且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总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再次是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每位老师的讲课都精彩有趣。从舒曼主任的“团队建设与沟通技巧训练”到王国炎教授的“大思政视野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我省高校优秀辅导员代表(江西师范大学徐强、江西财经大学韩国玉、南昌航空大学罗来松以及南昌大学廖元新)经验交流到徐求真教授“用爱心和责任承担使命和光荣”;还有陈新教授的“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与统一”以及小组座谈交流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的传授与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辅导员工作之繁重。
在培训过程中,让我记忆最深刻、受益最深的应该是省高校优秀辅导员代表经验交流座谈会。徐强老师把涉及到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学生资助、心理教育、学风建设、安全工作、组织发展、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经验一一与在座的学员分享。他认为辅导员工作应具备四心加一新,即爱心、恒心、耐心、细心加创新。江西财经大学的韩国玉老师(我的大学老师,良师益友,他强烈的责任心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善于借助学院的力量、学生干部的力量来管理学生。罗来松老师在对学生的突发行为和突发事件的案例交流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了解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向领导报告。要做到遇事冷静、处理要及时,力争保护学生的利益,并在平时工作中培养自己面对危机时的心理素质。2009年度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廖元新老师的一句“少点学生骂我,多点学生在毕业后能记得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培训过程中,参加培训的一百二十多名辅导员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10月25日在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舒曼主任近7小时的指导下,我们所有参加培训的辅导员与舒曼主任一起进行团队训练,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深的体会到与人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团队沟通技巧的训练,让我感觉到其实沟通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只要能做到真诚善意,从心开始,一切都变的简单起来。团队训练的沟通技巧我认为可以运用到新生刚认识阶段的沟通工作当中去。
通过五天的培训学习,开阔了我的工作视野,也对我的本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宝贵经验,并收获了友谊。能够参加此次培训,获得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要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了加强自身素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会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及时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在积极进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审核人:张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