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
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随着毕业生人数的较大幅度增长,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新的形势下,主动出动,抢占市场,挖掘信息,拓展渠道,维护市场,未雨绸缪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工作调研和就业市场的拓展工作,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之一。为此,拟订如下就业市场拓展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1、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作为一种检测工作,其行业覆盖面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煤炭支柱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工业分析人员为其提供殷实可靠的分析资料。可以预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加入WTO后的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对分析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上升,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在化工、环保、石油、轻工、医药、冶金、地质、建材等部门进行分析检验工作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并能参与对分析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制订等科研工作。
2、采取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并举的原则。
重点是选择开拓位于东南和华南地区的实习和就业单位,开拓国内知名的集团性企业2-3家,中小型企业4-5家。在选择毕业生实习点时充分考虑专业的相关性和就业的可能性,使实习与就业形成一条龙。
3、确立目标市场,加强与目标地区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
在认真总结、分析历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基础上,从分析研究市场规律入手,我院
确立了“立足江淅广,面向全国”的市场开发策略,以江苏、淅江、广州、深圳为重点,立足区内市场,积极开拓区外市场。
二、市场开发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创新求变,捆绑开发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实毕业生就业岗位。通过调整思路,创新求变,将实习基地与就业市场捆绑开发,探索出一条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水平的新路子。具体做法是:
1.实行以赣州市、广州-东莞、台州-宁波为阵地,积极开拓区外市场。
2.加强与专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多渠道培育、完善并开发就业市场。
3.组织就业工作指导小组的成员到以上单位重点走访、了解需求信息。
(二)创新理念,不断探索市场开拓的新方式
1.多渠道扩展毕业生就业宣传覆盖面。通过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扩大学院的影响。
2.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企业及毕业生目前的工作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打下基础。在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提供最优质的招聘服务,做好组织配合和接待工作,注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工作。
3.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等传媒,搜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利用互联网搭建网上推荐就业平台。
(三)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1.进一步推动、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我系两级市场开发渠道。一方面,系部开展就业指导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主动开发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发挥优势,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实习与就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2.组织非毕业班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让学生有就业紧迫感,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发挥校友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3.热情邀请,规范服务,采取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方式,不断提高签约率。除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毕业供需见面会之外,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举办不同规模、形式多样的小型供需见面会、毕业生推荐活动,组织用人单位前来参观交流、考察毕业生,提高签约率。
三、预期目标
1、收集一线社会需求信息,为系部专业建设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学习借鉴先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3、开辟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近几年就业压力较大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收集更多的有效的就业需求信息,吸引一批新的用人单位到校选聘我校毕业生;
4、进一步巩固和维护原有的就业市场,建立较稳固的就业基地;
5、对外宣传我校办学特色和成绩,渲染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建设成果与就业前景,扩大社会知名度,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工分教研室